今天是农历七月十五,也就是中元节,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中元节的相关内容。
中国人,讲究认祖归宗,不忘根本。所以自古以来,中华民族的信仰体系里,就有一个内容,是讲,对祖先的崇拜。怎么崇拜呢很简单——祭祀。
现在的传统节日里,涉及到祭祀祖先的,有四个:除夕、清明、重阳,还有一个中元节。前三个,不用多说,大家都知道,知名度太高了。
跟它们比起来,中元节感觉就要差那么一点点,至少,这个传统节日显得不是那么喜庆,甚至还有点凄冷的味道。
中元节这个节日源自于道教,是专门用来祭祀先祖和已逝的亲人,根据道教传说,七月十五这一天,地府会打开鬼门,所有鬼魂都可以回到人间。
有主的魂灵回家,无主的孤魂就四处游荡,所以家家户户都要进行祭祀魂灵的活动,道观也要举行盛大的法会来普渡亡魂,因此,中元节又被人叫作“鬼节”,老百姓甚至用“七月半,鬼门开”这句俗语来形容中元节。
其实,在中元节形成之前,先秦时期就已经有“七月半”祭祖的传统,那时候的古人认为,粮食丰收是因为祖宗显灵和先祖的保佑,所以他们会在七月中旬举行祭祀,向祖先报告当年的收成,然后祈祷来年能继续获得神灵的庇佑以求丰收。
后来,佛教传入中国,带来了盂兰盆节。佛经中有一个“目连救母”的故事,说在七月十五这天,佛寺举办盂兰盆会帮助目连,解救了他在地狱受苦的亡母。
然后南北朝的统治者,非常喜欢“目连救母”里面的孝道观念,就大力宣扬盂兰盆节,还把它变成了一个民俗节日,这也体现了古代社会“以孝治天下”的儒道思想。
道教的中元节,就是在盂兰盆节的影响下产生的。在之后的发展里,人们把佛、道法会,还有秋后祭祖的传统融合在一起,把七月十五作为固定的日子,专门在这一天追祀祖先、祭拜祈福。唐朝的时候,道教兴起, “中元节”被正式确立为这个节日的名字,一直用到了今天。
当然,中元节的民间习俗和讲究也很多。比如说祭祖,七月半这天,人们相信祖先的魂灵会回家探望,所以他们要提前准备好各种祭品沿路焚化。
人们担心祖先在地下过得不好,于是就会把各种寓意的纸包焚烧后送给亡魂,当然同时还会顺带焚烧一些送给各路孤魂野鬼。中元节在户外焚纸烧香实际上也是“老吾老及人之老”的一种精神延续,孤魂野鬼虽然是别人家的,但同样可以得到人们的祭拜。
还有的地方,有在中元节放河灯的习俗,人们希望通过河灯的光芒,可以帮祖先照路,这样就不会走错。
除此之外,民间也有不少禁忌,比如说在中元节忌夜游、忌喊名字、忌拍肩膀等等,这些看似迷信的做法,其实主要是考虑到这个节日的特殊性,祭祀活动一般在夜间举行,比较容易惊吓到别人,特别是孩童。
其实,时代的发展,给中元节赋予了很多意义。但不管怎么变,文化核心是一致的,都是敬畏先祖,崇尚孝道。
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源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,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。